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,推动矿业绿色发展,我局确立了一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,旨在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勘查路径,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。
在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长期以来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损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,传统勘查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。在此形势下,探索绿色、可持续的勘查模式成为矿业领域的当务之急。
一、技术创新赋能
技术创新在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奉新县港口锂铌钽矿勘查项目启用的无人机吊运设备,是技术创新助力绿色勘查的突出代表。170千克载重的无人机,高效完成物资吊运任务,大大缩短新建道路的时间。此举不仅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大规模破坏,还避免了因道路修建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,如水土流失等,成功地在勘查作业与生态保护间寻得平衡。
贵溪市下鲍银铅锌矿勘查项目采用的坑道内“一基多孔”技术与电驱动钻机,搭配移动式泥浆箱,极大提高了泥浆回收率。同时,岩心加工废水接入矿山污水处理系统,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,切实做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。
启示:技术创新是绿色勘查的核心驱动力,通过研发和应用新型设备与技术,能够在满足勘查需求的同时,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,实现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双赢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。
二、环保材料与工艺的应用
环保材料与工艺的广泛应用,是这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一大亮点。通过选用低固相、无固相的聚丙烯酰胺等环保泥浆,并配备移动式泥浆箱与防渗土工布,能够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,有效防止油污渗漏,从源头上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,切实保护周边生态环境。
信丰县东坑稀土矿勘查项目以人力冲击取样钻取代传统槽探,大幅降低对植被的破坏程度。这种看似细微的改变,却充分体现绿色勘查注重生态效益的理念,以小调整带来大的生态改善。
靖安县静里铜钨矿勘查项目借助仅1.1米宽的人工森林防火道作为施工便道,显着减少土地开挖面积。这一做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降低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,为其他项目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借鉴。
启示:环保材料与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,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、降低生态破坏,体现了绿色勘查的预防性和主动性,是构建绿色勘查体系的基础环节。
叁、实施生态修复行动
示范项目在生态修复方面积极作为,减少了水土流失。峡江县白沙铁矿勘查项目在完工机坪进行覆土复绿工作,让土地重焕生机,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。
弋阳县铁砂街银铜矿勘查项目则通过科学设置截水沟分流雨水,成功保障下游饮用水源安全。
启示:实施生态修复措施是绿色勘查的必要保障,在勘查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,有助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,维护生态平衡。
绿色勘查是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它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勘查全过程,为解决传统勘查导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。我局的示范项目成果为矿产勘查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,可供各相关单位借鉴,共同推动矿业行业向绿色、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向奔赴。(江西地质局)